为政之道 以德为先
◆ 刘琳琳
人无德不立,官无德不为,党无德不存,国无德不兴。作为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地位和性质决定了在政德建设上必须坚定政治信仰和政治立场,坚守政治原则、做到忠诚担当,一心为民、诚实无私、廉洁奉公、勤政实干、情操高尚、克己自律、遵守法纪。政德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是新时代加强中国共产党政德建设的实践路径,将全面从严治党引向深入。
一、新时代领导干部要明大德
首先,要铸牢理想信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明大德,就是要铸牢理想信念、锤炼坚强党性,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这是领导干部首先要修好的‘大德’。”
其次,要锤炼坚强党性修养。党性,是政党固有的本性,是阶级性最高最集中的表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修身养性的必修课,也是共产党人的“心学”。
最后,要坚定政治立场,对党绝对忠诚。忠诚老实是人人都应具有的一种品德,五千年中华文明,更是始终倡导这种美德。习近平总书记在与中央党校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时,特别强调:“对党忠诚,是县委书记的重要标准。衡量一个县委书记当得怎么样,可以讲有很多条,但主要看这一条。‘善莫大于作忠’。”
二、新时代领导干部要守公德
要强化宗旨意识,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共产党宣言》表明:“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产党人无论是想问题、搞研究,还是做决策、办事情,都必须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
要坚持领导带头,以上率下。领导干部的政德是社会道德的表率,对社会道德起着示范作用,也反映和体现着社会道德的整体水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抓住“关键少数”,形成“头雁效应”。一个地方社会风气如何,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领导干部能否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要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在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中,特别注重官员的担当精神。恪尽职守、视职责如生命是我国优秀传统政治文化的基因。
三、新时代领导干部要严私德
一要戒贪止欲、克己奉公、时刻自律自省。领导干部干干净净干事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性质和宗旨的内在要求。党的先进性和宗旨与我国古代优秀政治文化一脉相承。在我国历史上,注重修身立德、清廉为官是许多思想家倡导的政治主张,也是正直的士大夫终身恪守的为官准则。
二要慎独、慎欲、慎微、慎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多积尺寸之功。小事小节是一面镜子,小事小节中有党性、有原则、有人格。要牢记“堤溃蚁孔,气泄针芒”的古训,坚持从小事小节上加强修养,从一点一滴中完善自己,严以修身,正心明道,防微杜渐,时刻保持人民公仆本色。
三要注重家庭建设和家风建设。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领导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一个家庭有什么样的家风,就会有什么样的精神状态、价值追求,家风对家庭成员的教化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好家风可以使家庭成为爱的港湾,而坏家风则可能使家庭成为腐败的温床。
(作者单位: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