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浏览中共景德镇市委党校网站!
当前位置:中共景德镇市委党校 >> 校园文化 >> 浏览文章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鸿篇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21年07月12日

◆ 陈晓华


  2021年7月1日,这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日子,习近平总书记在天安门城楼向全党、全国人民发表了重要讲话,向全世界传达了中国的响亮声音。讲话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鸿篇、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力作。习近平在讲话中,回顾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展望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讲话字字珠玑,句句有力,令全党全国人民备受鼓舞,信心倍增。


  一、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令全党全国人民在回顾辉煌历史时豪迈无比


  习总书记的讲话出现了“一个主题”、“两个百年目标”“三个伟大光荣”“四个伟大成就”等内容,其实都是对我党百年光辉历程的回顾。


  “一个主题”是,“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二个百年目标”是,在建党100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建国100周年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三个伟大光荣”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着第二个百年目标迈进,“这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这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四个伟大成就”是党带领人民经过百年奋斗,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四个伟大成就”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使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二、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令全党全国人民在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的征程中精神动力十足


  “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讲话把建党精神概括为四项八句,每一项每一句都是对我党优良传统的高度凝炼。正是因为有伟大的建党精神作动力,中国共产党无论面对多么强大的敌人都敢于胜利,无论是遇到多么艰苦的环境都敢于面对,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敢于克服。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支撑下,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及新时代各个时期,都能排除各种艰难险阻,战胜各种困难,不断取得胜利、做出伟大成就。今天,建党精神仍然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的强大精神动力,在建党精神的激励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


  三、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令全体中华儿女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奋斗中方向更加明确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习总书记在讲话中以九个“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结合“九个必须”,全面阐述了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基本纲领。“九个必须”包含“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必须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必须不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必须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必须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等内容。这九个方面涵盖了领导力量、人民立场、指导思想、发展道路、保障力量、世界战略、斗争意志、统一战线、党的建设等方方面面,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体系高度相符。“九个必须”既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宣言书,又是实现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动员令,更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路线图。


  四、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令全体共产党人在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共同奋斗中使命感更加强烈


  习总书记在讲话中说:“全体中国共产党员!党中央号召你们,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党的宗旨,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继续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努力,努力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任何一位中国共产党员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形下,都会把党的号召视为最高召唤,任何时候都会把人民利益视为最高利益。革命战争年代如此,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如此,改革开放时期如此,新时代更会如此。庆祝大会之前表彰的29位“七一勋章”获得者,正是各个时期优秀共产党人的代表。党的精神动力来源于初心使命,党的无穷力量来源于人民群众。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党就会永葆青春,永远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力量。


  (作者单位: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