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浏览中共景德镇市委党校网站!
当前位置:中共景德镇市委党校 >> 校园文化 >> 浏览文章

文旅深度融合 助力高质量推进试验区建设

作者:佚名 来源:新华社 发布时间:2021年08月17日

◆ 王春梅


  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于2018年9月经国务院同意设立,《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实施方案》于2019年7月26日获国务院批复,并于8月26日由国家发改委、文化和旅游部联合印发。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时强调“要建好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打造对外文化交流新平台”的要求,景德镇市出台多项措施,加快文旅融合发展步伐,加大对陶瓷文化的挖掘、整合和提升,探索一条具有景德镇特色的“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的创新发展之路,描绘了一幅“美景、厚德、镇生活”的多彩画卷。


  随着对瓷都丰富多元文化旅游资源的整合、梳理、挖掘、创新,景德镇文旅融合将迸发出更大活力,焕发出无限精彩。在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建设中,我市大力推进文旅深度融合,积极探索“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实践路径,给人们许多重要启示。


  第一,打造镇生活培育文化发展新动能——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纪念大会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整个报告中,“人民”这个概念出现了86次。在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治国理政的重要论述中,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是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各个部分的灵魂和主线,引领着当今中国改革发展的方向。


  景德镇在建设试验区过程中,通过塑城市之形,扮靓城市面貌,改善了人居环境;通过铸文化之魂,提升城市品位,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更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珠山区在改善竟成镇三宝村整个村庄的人文环境、发展文化产业的同时,提升了乡村的生活品质、品位,提振了村民的精气神,使三宝村从一个凋敝的陶瓷古村落,变成了一个令人向往的世外“陶”源;浮梁县通过打造融合地域文化的水上瓷茶秀夜游品牌,带动浮梁文旅产业重启;名坊园内上演的大型实景演出《CHINA》,陶溪川大剧院上演的音乐剧《上镇》都表现出城市文化缩影。这些都在激发文化给予城市的新业态、新动能的同时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让文化融入市民的生活,让千年瓷都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第二,推动文化资产赋能增值发展新业态——将丰富的文化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发展特色文化产业,要将丰富的文化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把文化软实力转化为发展硬实力,为“复兴千年古镇、重塑世界瓷都”插上腾飞的翅膀。景德镇如何将文化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继而激发当地文化创造力呢?


  在文旅融合不断深入的当下,城市、城镇、乡村……每一处空间都蕴藏着亟待发掘与重塑的价值。去年国庆中秋黄金周,在浮梁县,“水木浮梁”大型“光影秀”,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这一场场令人目不暇接的文化盛宴,正式开启浮梁发展夜游经济的新篇章。“浮瑶映月”重塑了浮梁的旅游意蕴,成为了当地未来文旅产业发展方向的一次重要探索。作为“《浮瑶映月》瓷茶水陆体验秀”姊妹篇,今年五一“《垚变 72》鸿潭宋韵”水陆体验大赏以《丝路歌垚》、《瓷土逆袭》、《石巷故影》和《鸿潭盛景》四大篇章再现宋代东埠的繁华景象,吸引了数以万计的游客前来观赏。

浮梁的发展模式或许能够为我们提供一种启发,每一座看似名不见经传的小城,都能发掘到自己独特的文化IP,在历史记忆、人文空间、艺术磁场与多元产业的重新组合裂变下,能够开拓出一片涵盖文化精神与生活方式的理想之地。


  第三,活化工业遗存树立文化新地标——传统陶瓷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提到:“城市规划和建设要高度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不急功近利,不大拆大建。要突出地方特色,注重人居环境改善,要多采用微观改造这种‘绣花’功夫,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文化遗产是城市的根。盘活文化遗产,既是传承,也是发展。景德镇在推进陶瓷文物保护和利用过程中,坚持“保护第一、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原则,形成了文物保护的景德镇模式。网红陶溪川,正是在保护的基础上重塑空间场景和创新运用模式,走出了一条老工业区带动城市发展的新路径。


  (作者单位: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