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浏览中共景德镇市委党校网站!
当前位置:中共景德镇市委党校 >> 校园文化 >> 浏览文章

全面把握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23年03月29日

◆ 刘琳琳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重要论断的提出,既高瞻远瞩又意味深远。深入理解“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就要从理论层面深入理解四个“为什么”的整体框架和逻辑关系,并准确把握两个“行”之间的内在联系。


  一、从四个“为什么”的整体框架中全面理解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


  党的二十大报告用了四个“为什么”凸显了马克思主义的主体地位,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全面深入理解“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须将其放到整体框架中予以把握。一方面,马克思主义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理论一经实践检验便会迸发出强大的生命力。百余年来,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华民族前行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并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继续迸发出强大的力量。可以说,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民族前进道路上的一盏明灯,它照亮了革命道路、发展道路、复兴道路和人类解放道路。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中国共产党能够带领全体中国人民跨过一道道坎、越过一个个难关,关键在于有中国共产党这样的无产阶级政党,践行马克思主义信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不断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在于信仰上的坚定以及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不断提升。当前,中华民族身处“两个大局”的重要节点,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于实现阶段性目标和最终目标意义重大。


  当然,对于“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深入理解还要从多角度、多维度分析。比如,中国共产党能够认清不同时期中国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和现实需要,能够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中国共产党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等。


  二、从四个“为什么”的内在逻辑中深入理解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


  从历史逻辑方面看,20世纪初,中国社会存在诸多社会思潮,却没有一种社会思潮能够指导中国社会发展,没有一种社会思潮能够拯救国家和人民。十月革命后,中国的有识之士认识到只有马克思主义能够指导中国革命,能够挽救国家和人民。马克思主义从西方到东方、从俄国到中国后,起初是作为社会思潮存在的,后来伴随工人运动的开展,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得以彰显,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为了解决不同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和满足不同阶段的社会发展需求,中国共产党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本土化,“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重大论断得以凸显。


  从理论逻辑方面看,当欧洲无产阶级在为谋求自身利益而斗争的同时,马克思开始将目光投向东方,设想了一条东方国家能够避开资本主义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的“卡夫丁峡谷”。后来,十月革命的胜利是一次马克思主义与俄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伟大实践,为还在黑暗中进行摸索的国家提供了经验借鉴,也让中国有识之士实现救亡图存看到了希望。马克思主义的传入就像黑暗中的一盏明灯,照亮了中华民族的前进方向。可以说,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发展和壮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开创、发展和完善,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都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前提的。


  可见,马克思主义行是前提,中国共产党能是主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是依据,三者共同统一于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实践中并实现了历史逻辑和理论逻辑的统一。


  三、从两个“行”的内在关联中着重理解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


  关于四个“为什么”的表述经历了一定的变化,最初的表述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提出的三个“为什么”。此后,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就在于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并用以指导实践”。通过习近平总书记的相关讲话不难发现,马克思主义行与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存在理论上的因果和递进关系,表现为前者是后者的理论前提,后者在实践领域补充、丰富和发展了前者。因此,马克思主义行是因,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是果,果是对因的阐释和聚焦,同时又进一步加深了对因的理解,从而对深入理解四个“为什么”更具针对性和指向性。


  新的征程上,我们应继续以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在伟大实践中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作者系市委党校教师)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