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浏览中共景德镇市委党校网站!
当前位置:中共景德镇市委党校 >> 校园文化 >> 浏览文章

中国共产党领导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内涵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23年08月30日

王芳

 

  中国共产党理性对待、客观分析、准确鉴别现代化进程中存在的矛盾问题,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和主动作为的开创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开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历史奇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融合,与民族复兴相呼应,具有丰富的实践内涵。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没有正确的思想引领和理论指导,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就没有正确的前进方向和持续的发展后劲。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紧跟时代发展脉搏,在持续创新的理论指导下不断丰富实践内涵。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咬定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这座青山不放松,坚持“打铁还需自身硬”,以燕子垒窝的恒劲、蚂蚁啃骨的韧劲、老牛爬坡的拼劲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始终保持自身的先进性、创造力、战斗性,直面现代化建设存在的困难瓶颈,积极探索、勇于变革、持续创新,克服了现代化进程中一个又一个困难,推进现代化建设一步步向前。创造性是现代化建设典型特征,这离不开先进思想的指引和科学理论的指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思想驱动力,有利于凝聚现代化建设的磅礴力量,汇集现代化建设发展合力和创造力,持续推动现代化建设。


  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这一政治保证


  实践反复证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选择,它决定了现代化建设的前进方向和模式选择,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保证。


  首先,中国的现代化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在“摸着石头过河”中趟出来的,它不是西方模式的生搬硬套,而是与中国实际深度融合中发展起来的,具有典型的中国特色,是中国自主发展的模式。


  其次,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决定了中国的现代化道路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坚持人民的实践主体地位,并以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为最高标准。中国共产党的现代化道路是人民群众集体意志的体现,这就决定了前进的道路上各种力量互相搀扶、携手并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道路上,中国共产党更加注重西部边远地区和中部贫困地区这一短板,坚持城乡和中西部携手并进整体性迈入小康社会。最难能可贵的是,让近一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穷有饭吃,并采取积极措施防止返贫,在人类历史上意义巨大。


  再次,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不动摇。自新中国成立起,所有的实践均坚持这一原则。完成社会主义改造,使中国的现代化道路有了稳固而强有力的制度支撑。随着现代化的推进,不仅满足了人们吃得饱、穿得暖、有地方住等基本生活需要,也深度关切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需要,逐步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诉求。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培塑出的大无畏战斗精神是战胜一切困难挑战的强大精神力量。在实现现代化的道路上,中国共产党不畏艰难、乐观奋进、实事求是的战斗精神确保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克服了一次又一次障碍,突破了一个又一个发展瓶颈,在现代化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引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方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丰富的内涵,中国式现代化隶属于其理论和实践范畴,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的不断丰富发展,也进一步拓展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集中力量办大事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典型优势,也是高效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一方面,它可以尽可能压缩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成本,完成生产资料的准备,这一过程不同于西方靠侵略掠夺的实现方式,而是靠全国人民的齐心协力和艰苦奋斗来实现;另一方面,在时间准备上进一步压缩实现了加速发展,加快了中国的工业化,这比西方世界的工业化要短得多,同时也高效解决其间的矛盾问题。再次,有了西方现代化建设的前车之鉴,我国的现代化道路借鉴他国的一些成功做法,大大降低了实现现代化的资源成本。在发展模式上,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比如,用生态环保的发展思想统领现代化进程,而不是西方先破坏再治理的发展道路,确保了高速、持续发展。


  坚持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命激发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力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经历百年弱势发展后集体意志的觉醒,是中华民族长期的发展目标和美好愿景,铆定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前进方向,夯实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定力,引领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成功开创。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途径。


  一方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引领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开创。作为世界历史上唯一一个未曾被打断的文明体,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中华民族一度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广袤的土地、统一的国度、相对独立且多样化的地理环境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使其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文明、璀璨的文化和先进的生产力,并最终发展为“天朝之国”,这种领先地位一直持续到清朝中期。在西方世界紧锣密鼓地推进工业化时,中华民族还沉浸在“自给自足”的农业文明中不自知。当鸦片战争的大炮轰开清政府大门时,旧中国的农业文明猝不及防、无力应对,人们才从一种落后的经济文明形态中觉醒。曾经的文明古国在坚船利炮下蒙受巨大屈辱,百姓被拉进水深火热之中,璀璨的中华文明也因蒙尘变得黯淡。为摆脱亡国亡族的生存危机,无数仁人志士前赴后继,在谋求现代化的道路上不断探索,试图开辟现代化道路救民族和人民于水火之中。在历经无数次尝试又不断失败后,民族复兴的重任历史性落在了中国共产党身上。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建立了自己的独立主权国家,紧紧聚焦谋求民族复兴目标,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在此过程中,谋求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始终是凝聚集体意志的精神支撑,为中国现代化探索提供了持续不断的强大动力。


  另一方面,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驱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让绝大部分人过上幸福生活、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中国共产党的价值取向和根本追求。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标准推进现代化建设,以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衡量现代化建设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以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来不断完善现代化建设;通过推进现代化建设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并用人民的满意程度来检验现代化建设效果,这种反馈的发展模式推动了二者的良性发展。总的来说,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增强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信心,满足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多元化诉求。同时,也正是在为人民群众谋幸福初心的激励下,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现代化进程中,才更有底气、更有信心,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坚持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滋养中国式现代化发展


  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孕育了底蕴深厚的优秀传统文化,滋养着这片广袤的土地。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阶段,其发展也必然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其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成体系、成系统、内涵丰富,为中国共产党坚持中国的发展路径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战略定力。当现代化进程不可逆地推进时,中国共产党在优秀传统文化的助力下保持了强大的自信,经受住了各种各样的严峻考验,并在千锤百炼的实践中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发展模式,创造性提出了体现民族文化元素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模式。


  其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厚实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根基。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越来越需要文化软实力的加持和推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也不再局限于滋养并最终成为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成为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


  其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焕发了时代光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各个方面,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现代化独特的文化风貌和精神品质。同时也表明,中国式现代化传承并发展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借鉴并吸收了西方现代化的优秀元素,是东、西方文明融合发展的现代化。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的现代化实践再次证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探索现代化道路上文化自信的力量源泉,是阔步前行的强大动力。


  (作者系市委党校副校长、教授)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