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发展路径 促进绿色崛起
□ 冯涛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需要新发展理念来推进和实现。“创新引领、绿色崛起、担当实干、兴赣富民”是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的核心要义,也是省委的工作方针,这个工作方针既贯彻了五大发展理念,又符合我省的发展实际。我们须按照此工作方针来指引和推动我市新的发展,加快打造一座与世界对话的城市和建设“富裕美丽幸福江西”的景德镇样本。笔者认为,深入贯彻五大发展理念,认真落实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我们必须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创新绿色发展思维和发展路径,走绿色崛起之路,促进瓷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让瓷都人民有切实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绿色崛起,首先需要树立好的绿色发展理念指引,保证可持续发展。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审视考量环境伦理、代际伦理,“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正确处理好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之间的关系,使之共融共生,融合推进,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既要考虑当代人的利益,也要考虑下一代甚至更长远一代人的利益,不能只顾当前的利益,疯狂地没有节制地耗费资源。要充分利用资源,哪怕是废弃物资也要通过专业化处理,变废为宝加以利用,建立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景德镇生态良好,青山绿水相依,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我们要树立正确的生态理念,保护好、盘活好这些自然资源,加快景德镇繁荣发展,促进绿色崛起,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瓷都人民的根本利益。
创新绿色发展路径。当今社会迅速发展,人们的需求日益多元化,人们开始理性伦理思考发展之路,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可持续发展成为题中之义。景德镇要加快绿色崛起,必须创新绿色发展路径。景德镇具有深厚的陶瓷历史文化,具有强有力的陶瓷人才、技艺和资源支撑,陶瓷产品和作品遍布国内外,在陶瓷文化传承、弘扬、创新和发展方面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发挥着重要作用。陶瓷产业是一种生态型产业,我们既要借用历史元素,又要利用现代科技,创新陶瓷产业发展模式,既融入生产生活,又融入文化旅游;既再现历史古典美,又展现当代时尚美;既能吸引国人,又能陶醉外宾;既可发展地区经济,又可弘扬中华陶瓷文化。比如说,陶溪川项目的开发、建设与开放,可谓是绿色发展成功的典范,拓展了陶瓷市场,活跃了经济文化,陶冶了人们情操,扩大了瓷都影响。景德镇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我们要深入挖掘生态资源的价值,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的作用,盘活用好生态资源,促进景德镇绿色崛起。比如说,浮梁县很多乡村气候和土壤都适合种植茶树,适宜发展茶业。浮梁茶既有历史文化底蕴,又有现代市场竞争力。我们应大力发展这种生态型农业,鼓励并以优惠政策激励更多农民建立或加入到茶叶生产农业合作社,做优做强茶品牌,带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力促农民发家致富,全面实现小康。
夯实绿色发展保障。实现绿色崛起,既要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创新绿色发展路径,还要夯实绿色发展保障。一是要夯实担当精神保障。广大党员干部担当实干是促进景德镇绿色崛起、建设“富裕美丽幸福江西”景德镇样本的坚强保证。加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和思想道德教育是必要的,增强其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提振其担当实干精气神。二是要夯实生态技术保障。绿色崛起需要创新生态技术手段。生态技术是在资源环境约束强度增大条件下,能够满足人类生态需求、减少生产与消费边际外部费用的支撑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我们可利用生态技术减少环境污染破坏、净化清新空气、优化水质资源、美化人居生活环境、和谐人与自然关系,促进和保障绿色发展。三是要夯实体制机制保障。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强调,要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担当,为敢于负责的干部负责。这就要求我们要健全完善激励机制、容错机制和问责机制,保护、激励干事担责的党员干部。另外,绿色发展需要强有力的生态环境约束机制保障,这就要求我们须制定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环境法规,规范制约人们的生产生活行为,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绿色发展。(原载2017年4月17日《景德镇日报》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