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浏览中共景德镇市委党校网站!
当前位置:中共景德镇市委党校 >> 校园文化 >> 浏览文章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加强党员干部能力建设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23年01月03日

◆ 孙艺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创立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提出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在新时代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过程中,在学好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各位党员干部的能力直接关系到本地区、本单位、本部门的工作质量和水平,所以在新时代加强党员干部能力建设可以说是十分必要的。


  加强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马克思主义在不同历史时期,针对不同的时代课题具有不同的理论形态,但是它们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这个“脉”始终贯穿其中,也就是马克思主义人民大众的基本立场和辩证唯物主义及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方法。报告指出:“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所以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是每位党员干部增强自身能力的前提条件、重中之重,也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看家本领,在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命运的关系。社会主义理论从提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从西方到全球。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使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变为了科学,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它的基础;俄国布尔什维克的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俄国的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也帮助了中国的进步青年,用无产阶级世界观来观察中国革命。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写下了一系列著作。我们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历史进程中,紧紧围绕时代课题,形成了一系列思想理论。可以说一部中共党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在社会主义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可以明显看到,社会主义的命运始终是和马克思主义紧密关联在一起的。什么时候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事业就蓬勃发展;什么时候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事业就遭受重创。苏共的改旗易帜、亡党亡国,我们党也曾在探索的历程中犯过左或右的错误,遭受严重挫折。这些经验教训告诉我们,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始终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坚定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


  不断在实践中加强新时代党员干部能力建设。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党员干部要加强自身能力建设。要在实践中掌握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能力,在新时代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理论联系实际,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射新时代中国之“的”;要坚持自信自立,在波云诡谲的国际形势下,办好自己的事,走好自己的路,不断朝着现代化强国的既定目标前进;要坚持守正创新,通过不断改革创新,破解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要坚持问题导向,问题是时代的声音,要善于发现问题、科学分析问题、长于解决问题;要坚持系统观念,提高科学思维能力,以应对新时代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挑战;要坚持胸怀天下、志存高远,始终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以胸怀天下的胸襟和气魄不断为人类美好未来贡献智慧与力量。


  (作者系市委党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