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开创“三农”工作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 杨 璐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不完整、不全面、不牢固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如期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中国式现代化最为关键的一环、最为重要的阶段。乡村振兴工作任务艰巨、使命光荣,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深入群众、深入基层,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党的二十大承载着党和人民的期待和重托,吹响了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奋进号角,勾画了推进“三农”事业再上新台阶的宏伟蓝图。
牢记使命任务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2019年,景德镇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为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贡献了景德镇力量。立足于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的新发展理念,我市以习近平总书记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为引领,全力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建设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的嘱托,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把握发展方向,以生态保护为基石、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以乡村组织为主体力量,通过“绿起来”带动“富起来”,实现“强起来”“美起来”,推动农村面貌焕发新气象,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景德镇人民的“幸福靠山”。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我们要把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与我市乡村振兴的各项工作结合起来,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增长点和各项工作的发力点,把“生态+”理念融入产业发展全过程,继续坚持绿色优先,科学推动国土绿化,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深入实施新农村建设“五大专项”提升行动;坚持长效管护,制定我市村庄长效管护实施办法,建设“万村码上通”5G+长效管护平台,进一步实化硬化常态化长效管护机制,为我市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做好生态支撑。
谋划落实措施 推动“三农”工作上台阶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十年来,我市全力实施乡村产业振兴五大工程,全力调优一产、调强二产、调活三产。聚焦蔬菜、茶叶、中药材、果业、畜禽水产等主导产业,打造了浮梁万亩生态茶园、乐平万亩生态菜园,推动更多社会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汇集农业农村。稳步推广“三权分享,三股分红,三手合力”改革,引入资金股、盘活资源股、奖励人才股,推动农村资产变资本资金,并充分发挥政府有形之手力量,运用市场无形之手作用,动员群众勤劳之手共同参与,加快培育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以此实现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集体经济活起来。
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延安和河南安阳考察时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而不懈奋斗。目前我市已有113个“两品一标”农产品,浮梁茶、乐平花猪、浮梁大米入选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乐平辣椒”“乐平谷酒”成为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我市深入推进乡村振兴,需要坚持在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上下功夫,立足市情、瞄准“短板”,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全力筑好绿色发展“防护堤”,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大力做强本市的乡村特色产业,做好农旅结合文章,增强农业综合生产力,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协调发展。做到一产做优、二产做强、三产做旺,不断增进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实现农业现代化贡献力量。
(作者系市委党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