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领导干部要做到“四慎”
◆ 吴冕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不懈把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确保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为广大党员领导干部指明了廉洁自律的方向。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464.8万余件,其中,立案审查调查中管干部553人,处分厅局级干部2.5万多人、县处级干部18.2万多人。一组组事实和数据,充分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以零容忍态度反腐惩恶的坚强决心和坚定意志,释放了反腐败斗争一刻不停,永远吹冲锋号的强烈信号。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那些落马的腐败分子,有的也曾意气风发,踌躇满志,想干出一番青史留名的事业;有的也曾信誓旦旦,表示要扎实做事、干净做人,结果却因利欲熏心和意志薄弱,没能筑好防腐堤坝,最后东窗事发,锒铛入狱,身败名裂,沦为人民的敌人、历史的罪人。“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这些腐败分子留下的教训无疑是深刻的。
明代哲学家王阳明有言:“君子无志而不立。欲成大事,先破心贼。坐中静,破焦虑之贼。舍中得,破欲望之贼。事上练,破犹豫之贼。山贼易破,心贼难攻。三贼皆破,万事可成。”如何破“心贼”?贪腐分子的前车之鉴,给我们破“心贼”的人生启示是多方面的。
作为新时代的党员领导干部,要做到慎行、慎微、慎独、慎欲,严以修身、严以律己,经常对照党章党规党纪,时刻警醒自己不越红线、不触底线。
一要慎行。“行谨则能坚其志,言谨则能崇其德”。人生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要做到“有益家国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从各级纪委披露的腐败分子的犯罪事实来看,他们的精神堤坝大多是从贪图享乐的奢靡之风开始崩溃的。如果他们时时处处能够洁身自好,不让贪欲玷污了自己的初心,也不至于在违法犯罪的邪路上越走越远,最后堕入“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的深渊。
二要慎微。古人云:“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这句话的原意是指风从地上产生出来,开始时先在青草尖上飞旋,最后成为怒吼的狂风;巨浪从海上诞生,开始时从细小的波澜积聚,最后会发展为惊涛骇浪。先哲又云:“千里之堤,以蝼蚁之穴漏。百寻之屋,以突隙之烟焚”,说的都是相同的道理。许多腐败分子就是从贪小利开始,逐步发展成为受贿索贿的巨贪。“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些大道理他们也懂,但是他们的理智都被侥幸心理湮没了。一些贪腐分子锒铛入狱后,也曾声泪俱下地现身说法:“都怪一念之差毁了我的大好人生!”事实上,他们人生悲剧的根源与其说是源于“一念之差”,倒不如说是“多行不义必自毙”。
三要慎独。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人生于世,诱惑无处不在,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必须修炼好“慎独”这门功课。慎独,就是面对美色的坐怀不乱,面对金钱以不贪为宝,面对不义之财以不占为本。所谓“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强调的就是人要时时处处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所谓“人在做,天在看”,就是告诫,一个人只有保持“慎独”的定力,真正做到独善其身,才能善始善终,行稳致远。一些腐败分子之所以积重难返,就是因为缺乏“慎独”的定力,一时得手就以为能够时时得手。正是在这种“人不知鬼不觉”的侥幸心理的支配下,他们才一步步走向万劫不复的深渊。
四要慎欲。古人云:“欲虽不可尽,可以近尽也;欲虽不可去,求可节也。”人都是血肉之躯,七情六欲乃人之常情。但是,真正的强者,在种种非分欲望面前,总能够保持“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的定力,不做欲望的奴隶。正如老子所说:“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因此,为官从政应当铭记老子留给后人的警示,对党纪国法常怀敬畏之心,常思贪欲之害。惟其如此,才能练就“金刚不坏之身”,永远保持一个共产党人纤尘不染的人生本色。
(作者系市委党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