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浏览中共景德镇市委党校网站!
当前位置:中共景德镇市委党校 >> 校园文化 >> 浏览文章

乡村绿色发展是建设美丽中国必由之路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24年02月29日

■ 刘琳琳


  党的二十大报告擘画了2035年实现美丽中国发展目标的蓝图,这是立足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发展阶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对谋划经济社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也是乡村振兴最大的优势和财富。美丽乡村理应成为现代化强国的标志、美丽中国的底色。推进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的乡村生态振兴,不仅决定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成败,也深刻影响着美丽中国建设全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推行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让生态美起来,环境靓起来,再现山清水秀、天蓝地绿、村美人和的美丽画卷。”这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综合发力。


  一是抓住“关键少数”。党管农村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必须依靠党的基层组织。基层干部和党员是推动农村绿色发展的“关键少数”,也是中流砥柱。要把真正在政治上站位高、服务人民意识强、创新能力足的党员选出来,给年轻人更多的舞台和空间,吸引包括致富带头人、返乡创业大学生、退役军人等在内的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不断夯实党在乡村的执政基础。加大财政投入,着力改善村支部书记的工资待遇,积极选拔评选优秀基层支部书记,提振其乡村振兴干事创业的动力。充分考虑农村老党员比例过大、缺乏新生力量的现实,在加强理论学习时不搞“大水漫灌”,按照“少而精、点对点、语言生活化”的原则,利用线上媒介进行培训,及时发展年轻党员、妇女党员,确保党组织保持新鲜血液。


  二是探索特色小镇发展。产业兴旺是解决乡村一切问题的前提。当前,乡村绿色发展可以借助闲置的土地、房屋等资源,积极探索特色小镇发展,将乡村振兴统一于城乡融合发展,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乡村的比较优势在于乡土资源,城乡融合发展要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如:游乐、娱乐、休闲健身等,向乡村延伸,这些改革措施需要以特色小镇为载体。把特色小镇作为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结合点,实现美丽中国的新引擎来看待。特色小镇作为“城尾乡头”发展中心,利于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既解决农村就业难、留守儿童教育等问题,同时解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向更广阔的空间要平台的问题。特色小镇打造要因地制宜聚力生态化产业发展,积极培育开发新产业新业态,充分挖掘乡村多元价值,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把资源优势、生态优势,文化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三是培育生态保护意识。农民生态意识的强弱影响着农村生态环境的好坏,关系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成效。注重培训农民专业技术,使其掌握更多的生产技能,因地制宜推进生态产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让农民有看得见摸得着的获得感,真正认识到“农村生态环境好了,土地上就会长出金元宝,生态就会变成摇钱树,田园风光、湖光山色、秀美乡村就可以成为聚宝盆”。只有让农民切切实实体验到绿色发展所带来的实惠,生态文明意识才能成为行为自觉。要从全链条全周期教育谋划培育“生态人”,将生态文明理念教育从娃娃一直贯穿到各年龄段。政府层面要加强农村生态立法机制建设,规范农民生产生活行为,加大资金投入,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和农村社会保障体制,为乡村振兴提供托底保障。


  四是广纳人才聚力乡村建设。以绿色发展实现乡村振兴,背后必须要有一支强大的人才队伍支撑。乡村振兴的本质是让人回流乡村。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广大进城务工的农民在眼界、资金、创新能力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提升。这些人员中的优秀者回哺家乡,他们既熟悉家乡的风土人情和资源,又了解外界社会需求,乡村振兴内生发展潜力更容易被激活。要创造条件,让“原乡人”“归乡人”“新乡人”等各方面人才不断积聚和涌现。要从政策上给予走绿色研发的企业以扶持。随着市场对生态绿色产品需求的增加,企业必将加大对绿色生态环境及产品的研发投入,由此对人才的需求会增加,从而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