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浏览中共景德镇市委党校网站!
当前位置:中共景德镇市委党校 >> 校园文化 >> 浏览文章

深挖文化内涵 打造独具特色的 “城市IP”赋能“夜经济”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24年02月29日

■  王春梅


  从“夜市桥边火”到“千灯夜市喧”,夜间经济在城市商业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是彰显城市活力与特色的一种有效媒介。近年来,随着夜间城市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和改进,继续推动夜间经济向更高质量发展的时机已经成熟。夜间经济已经具备了从商业体单纯延长营业时间向夜间文化经济转变的契机。其中,文化发挥着催生夜间经济新业态,丰富夜间生活潮流,推广夜间生活理念的关键作用。文化赋能夜间文化发展,以文化引领新经济业态成势成型,才能更好地推动夜间经济形成特色,使夜间文化成为城市的新名片。


  以文化底蕴为基础、城市特质为底色,打造“城市IP”、发展“流量经济”,塑造一批城市形象宣传推广品牌,已成为发展进程中的典型缩影。从各地实践来看,有依靠自然资源禀赋打造“城市IP”,如嘉兴的乌镇、大理的洱海等;有依靠对文化内涵创新发展打造出的新“城市IP”,如西安大唐不夜城的“盛唐密盒”“不倒翁小姐姐”等;有围绕城市地标做好网红文章打造“城市IP”,如重庆的洪崖洞、济南的超然楼、天津的瓷房子等;更有围绕传统节日庆典或赛事打造“网红IP”,如云南的泼水节、广东的龙舟赛和舞狮、贵州“村BA”“村超”等。


  景德镇要想“城市IP”有生命力,既要因地制宜又要与时俱进。一方面,要紧紧围绕景德镇的城市特质和优势“量身定制、量体裁衣”。御窑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陶溪川陶瓷文化创意街区和陶然集、三宝艺术瓷谷的陶瓷艺术聚落部、九集小镇的小吃街等,都体现了较为浓厚的陶瓷文化,但在公共文化产出方面还有待提高。只有让普通老百姓有更多的沉浸式、开放式的陶瓷文化体验,让普通公民成为城市形象的宣传员、传播者,才能使陶瓷文化真正的成为景德镇的“城市IP”。因而每一个陶瓷文化项目都应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成为真正暖心的惠民工程。比如打造陶瓷文化长廊、设置陶瓷文化节、定期开展陶瓷文化展出等活动承载夜间经济发展;利用传统节日,通过烘托节庆氛围,宣传节日背后的故事,将优秀传统文化、城市文化故事、现代艺术、书籍绘本等融合在夜间经济发展中;开发一批融入民众生活、具有景德镇特色的陶瓷文创产品,塑造独具代表性的陶瓷文化形象。在将公共文化延伸到夜间,跑好这场“加时赛”的同时要创造一批业态产品,开发更多的陶瓷文创消费品类,打通不同消费要素、场景和链条,营造夜游消费生态圈闭环,以文化促进消费,让“文化+经济”的模式成为扩大内需推动力。像节假日里,前往抚州弄、新安路、九集小镇,蹲守“欧记”、“乐乐大排档”,打卡饺子粑、冷粉、油条包麻糍、炒粉、煎包煎饺、辣椒炒肉的大学生“特种兵们”,他们挤满了珠山区的街头巷尾,并且通过抖音、短视频等新媒体的宣传使珠山区“夜经济”的人间烟火气飘向了全国各地。景德镇因此多次登上“热搜”榜单,成为炙手可热的网红城市。


  另一方面,打造“城市IP”不仅要有定力,更要有与时俱进的创造力。纵观各地成功案例,打造“城市IP”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长久深耕城市特色,不断做好新产品、做出新业态。比如,“十三朝古都”西安的“城市IP”形象,近年来从早期的“唐妞”到后来的“唐富贵”,再到借力《长安十二时辰》《长安三万里》等热点,衍生出一系列文旅产品,使不同人群在不同阶段都能有不同的新鲜感。同时“城市IP”的打造,不是一个静态的形象,而是一个与时俱进、变化创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重视创新创意的激发塑造。比如,不少地方围绕“城市IP”延伸上下游产业链,推动“吃住行游购娱”全要素发展,开拓新经济增长极。以螺蛳粉为城市名片的柳州就推出了中国首个以“螺”为元素的“5G+XR”主题乐园,还为游客推出了螺蛳粉主题线路,尝试引领游客从餐饮消费转向全域消费,放大一碗螺蛳粉的效益。景德镇陶瓷文化源远流长、历久弥新,一代又一代的景德镇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以传承与创新陶瓷艺术为使命,秉承工匠精神创造出了各式多样守正创新的陶瓷艺术品,这是我们打造景德镇“城市IP”最好的素材。景德镇要紧抓自身独特发展优势,持续深挖陶瓷文化内涵,推动陶瓷文化的融合发展、与时俱进,不断创造出更多独具特色的“城市新IP”。


  培育“夜经济”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消费者参与。因地制宜、积极创新、凝聚合力,从精细化管理层面下功夫,在对接消费需求上出实招,必能让“夜经济”不断绽放新光彩、释放更多红利,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