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牢把握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根本要求
◆ 江 敏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握时代大势,回应实践要求,审议和通过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为进一步集中整饬党风,严厉惩治腐败,净化党内政治生态,为使党内政治生活出现新气象,赢得党心、军心、民心,为开创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提供了重要保证。
全会提出:“我们党来自人民,失去人民拥护和支持,党就会失去根基。必须把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作为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根本要求。全党必须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当好人民公仆,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2012年11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一届政治局常委履新的媒体见面会上讲了两段话,第一段话是站在党的总书记的角度讲的:“我们的责任就是同全党同志一道,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使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强领导核心。”第二段话是站在国家领导人角度讲的“人民群众期待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总书记的两段话我们是否可以理解为:从严治党是为了更好地践行党的宗旨,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做到党要管党。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把习近平关于党与人民的血肉联系统一起来了,放到了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根本要求高度,上升到了党内法规层面,上升到了制度层面,为我们党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提供了坚强的政治制度保障,意义十分重大。
我们应该怎样正确理解把握全会提出的这个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根本要求呢?《共产党宣言》是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党纲。《宣言》阐述了党的性质“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利益不同的利益”,共产党的特点是“实践中最坚定,理论上最彻底。”即共产党人的价值观念与政治立场就是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
中国共产党世界观的根基是什么呢?毛泽东同志说过:“没有毛泽东,中国人民就取不得成就了?这是唯心史观,不是唯物史观,过去打仗,靠的是人民,现在建设,靠的还是人民,一切成就都来自人民自己的努力,我把唯物史观的精髓概括成一句话,叫做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又说:“共产党的路线就是人民的路线。”党的领导要对被领导者给予物质福利,至少不损害其利益。邓小平同志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不赞成,高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我们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江泽民同志要求“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胡锦涛同志说:“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习近平同志任总书记第一次讲话就明确指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共产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呢?第一,人民是党的生命的唯一支点。第二,党属于人民。第三党是先进性纯洁性与群众性的结合。第四,共产党由于得到人民群众的信任支持和拥戴而存在、而胜利、而发展,共产党一旦失去人民群众的信任支持和拥戴就会衰落、溃败、垮台,失去执政资格和地位。这就是全会提出“必须把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作为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根本要求”的原因所在,就是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做到的“解决为党员干部是人民公仆的角色定位问题”,“使中国共产党始终同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
当前,我们党面对“四种考验”、“四大危险”我国又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我国还有5000多万贫困人口,我省还有200多万贫困人口,25个贫困县,2900个贫困村,我市还有25930贫困人口,要实现2018年我省及我市贫困人口脱贫目标,仍然存在较大难度的情况下,我们共产党人就应该贯彻落实全会提出的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并把它作为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根本要求, 这就要求我们每个共产党员不能仅仅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说在嘴边,写在纸上,贴在墙上,挂在网上,还要牢记在心里,更要发扬打铁还需自身硬的精神,以“忠诚、干净、担当”的作风落实到“复兴千年古镇,重塑世界瓷都,保护生态家园,建设旅游名城,打造一座与世界对话的城市”的工作中去。(原载2016年11月28日《景德镇日报》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