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领悟重大意义 准确把握重要精神——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中共景德镇市委党校 王芳
2020年10月26日至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其具体内容可以概括为:一个主题,即推进高质量发展;两件大事,即统筹做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三个新,即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四个全面,即“四个全面”的升级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五大理念。即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六大目标,即十四五期间的6个目标,原则、目标的9个方面,以及整个建议的15个方面,等等。
一要深刻认识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和长远出发,重点研究了“十四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并提出建议,吹响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时代号角,擘画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科学回答了事关全局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是总结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的决定性成就。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行、开拓创新,奋发有为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坚实基础。
二是吹响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时代号角。
锐始者必图其终,成功者先计于始。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这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纲领性文件,是今后5年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指南,在我国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从历史维度看,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始终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使命;从现实维度看,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始终把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作为自己新的努力方向;从未来维度看,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永不停步,始终把不断推进中国的文明进步作为激励自己前进的动力。
三是擘画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
用中长期规划指导经济社会发展,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种重要方式。规划《建议》立足五年,放眼十五年,着眼一百年,使“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有机衔接,使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战略安排细化、丰富化。规划《建议》重在宏观性、战略性、指导性。规划建议通过之后,还要根据建议制定五年规划纲要,重在规定具体的工作部署。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十九大的目标体现在: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人民生活更为宽裕,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明显提高。五中全会的目标是: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将大幅跃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四是确立了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
实现2035年远景目标,关键还是要练好内功,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着力办好中国自己的事。建议稿的分论部分,总体上按照新发展理念的内涵来组织,分领域阐述“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重点任务,安排了12个部分,科技创新位居其首。“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中流击水,奋楫者先。创新,按下了中国奔跑的“加速键”
五是回答了事关全局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重要战略机遇期;创新驱动;现代产业体系;新发展格局;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发展;国家文化软实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开放与合作;人民生活品质与共同富裕;发展和安全;富国和强军
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上,党中央召开十九届五中全会,重点研究“十四五”规划问题,描绘国家未来发展蓝图,明确前进方向和奋斗目标,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谋划未来的远见卓识和继往开来的历史担当,对于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个重要判断: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
两个大局: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三新要求:要深刻认识新发展阶段,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要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三新要求”概括了五中全会的核心要义,也是学习五中全会精神的重要指引
“四个全面”新布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有机衔接,体现了党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体现了系统观念
五项原则.“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坚持新发展理念
坚持深化改革开放
坚持系统观念
六新目标“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中国将追求什么样的新发展、怎样实现新发展,不仅中国人格外关注,同样牵动着世界目光:
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
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
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
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
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
国力强、人民富、底气足
七个重点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对七个重点问题作了说明关于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
关于构建以国内在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关于“十四五”和到2035年经济发展目标。
关于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关于统筹发展和安全。
关于坚持系统观。
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完成情况和宣布时机。
八大特征
规划《建议》的重要特征继承与创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有机衔接)
政府与市场(发挥我国的制度优势)
开放与自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发展与安全(确保不发生影响现代化进程的系统性风险)
战略与战术(既高瞻远瞩又务实管用)
需要与可能
群众智慧与专家意见
顶层设计与坚持问计于民
九大远景
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将大幅跃升,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
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
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
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
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
平安中国建设达到更高水平,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十大方面意见建议
一是充分总结经验,补充全面从严治党、农业发展、文化建设、国家安全等方面内容。
二是深化形势环境分析,补充改革任务仍然艰巨、办好自己的事、树立底线思维等方面内容。
三是丰富指导思想和原则,强化以人民为中心、扩大对外开放、全面依法治国、统筹发展和安全等方面内容。
四是完善“十四五”发展目标和2035年远景目标,补充缩小发展差距、促进共同富裕等方面内容。
五是强化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的重大举措,充实有关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健全创新激励机制和改革科技体制等方面内容。
六是更加突出实体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充实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等方面内容。
七是更好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充实促进各类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完善重要财税金融制度等方面内容。
八是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充实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内容。
九是更加重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强化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等方面内容。
十是把维护国家安全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筑牢国家安全屏障,充实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等方面内容。
十一项工作
全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
稳步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
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
加强民生保障和社会治理
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全面做好港澳台湾工作
坚定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筹备召开十九届五中全会
十二个重点工作
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
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
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
全面深化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
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高社会建设水平
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
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
新发展成就奠定了新征程的坚实基础
新发展阶段揭示了我国所处的时代方位
新发展理念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方向引领
新发展目标描绘的宏伟蓝图催人奋进
新发展变化给开创新局提供历史机遇
新发展格局为构建双循环明确战略重点
可见,规划《建议》明确“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主要目标以及2035年远景目标,突出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作用,提出一批具有标志性的重大战略,实施富有前瞻性、全局性、基础性、针对性的重大举措,统筹谋划好重要领域的接续改革,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